第一次物种大灭绝:距今4。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,远古甲壳类和软体类动物大灭绝,鱼类兴盛。第二次物种大灭绝:距今约3。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。为什么远古时期的生物都长那么大生物的大与小,和氧气湿度大小有关。氧气和湿度是决定生物大小的,远古时期的生物所以大,说明远古时的氧气湿度特别大。并不是所有的远古生物都比现代生物庞大,现代人就比原始人要高大。
第1种猜想认为,它们可能受到了地球的制约,因为有科学家曾经统计过,地球上先后经历过5次物种大灭绝,每一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都间隔在1。5亿年到2亿年之间。史前动物异常巨大的看法是对一些特定例外确认偏见的结果。寒武纪时,最大的动物是甲壳类动物,长不超过2米。那比许多体重约为4至5吨,最重记录有10吨。远古时地球比现在要小,那时地球上物质结构密度松散,因为星球越小物质越松散,星球越大,物质结构越密。
针对恐龙等大型史前生物的灭绝问题,目前有很多论点,流传最广并最被人肯定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之说。认为史前的动物都很高大,这其实是一种错觉。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印象,大概会有一下几个原因。等铲齿象游历了一圈再回来的时候,己经没有它们的食物了,陆地又重新被森林所占领。铲齿象的灭亡,进一步促进了动物向多极化发展进化的步伐。
在这些种种条件的联合下,动物的体积也就猛然增长,以至于达到了一个顶峰。而且生物在择偶的时候,倾向于选择体型大的,这样在争斗中,生存率会高一些。太阳系运转到宇宙空间某个特定位置时,地球上将会周期性地出现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气候。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便是一个例证。据加拿大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显示,大约100多万年前,东南亚(包括中国境内的南方地区)的原始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巨猿。
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,人们仍在不断地研究之中。主要观点还有以下几种:1、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,地球气候陡然变化,气温大幅下降,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。史前动物大是个伪命题,也是一种错觉。史前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史前是指我们人类进入文明前的那段时期,按照推算应该是7000多年以前。这个很正常的,淘汰,天灾等等不可避免的,别说史前了就是几万年前的猛犸也是忽然之间灭绝的,现在发现猛犸的地方天寒地冻的,据说几万年了,肉还能吃?天灾不能使文明全部消失,机率也很低,人祸是最大的主因,随时可发生,随时可灭亡。